小时候很听话的孩子,长大后过得怎么样?

做个听话的孩子,真的好吗?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凤凰WEEKLY

(公众号ID:phoenixweekly)


中国人很喜欢用“听话”来夸赞一个孩子。好像听话顺从,是一个孩子所拥有最好的品德。


但在成人世界的语境中,“听话”似乎又成为了一种贬义词。


说一个人“听话”,背后的含义是这个人,生活平庸、毫无创造力、性格温吞,或许还有内心压抑。


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,长大以后到底都经历着什么样的人生?


我们采访了几个曾经“听话”的孩子。他们中,有人后悔曾经的听话,有人觉得自己的前半生开心顺遂,也有人对“听话”这个词提出了异议……


下面是他们的故事。


 01 



我从小就特别听话,因为听话能得到表扬。


那时候我们一家跟爷爷一起住。我爷爷属于情绪特不稳定的那种人,有的时候莫名其妙就不高兴了。


我就觉得,我要是听话些、懂事些,能讨好爷爷让他开心一点,家里就不这么压抑了。


我父母在家的时间不多,他们唯一表扬我的时候,都是那些我听话的时候。偶尔我也会觉得愤怒,觉得父母也许并不爱我。


渐渐的,我就变得特别敏感,身边人一不高兴,我能立马感觉到。


长大了慢慢也理解了父母。当时他们是双职工,还要照顾身体不好、情绪反常的爷爷,能分给我的精力实在有限。


教会我“听话”,是于他们而言,最低成本的教育方式。


后来的社交里,朋友都觉得我特别贴心,能很细心的照顾到每个人。


但我却总是处在焦虑中。


在我的世界里,别人永远比我自己更重要。


《药神》刚上的时候,一个同事跟男朋友约着下班去看。快到下班的时候她手头工作干不完,就向我求助。当时办公室只剩我俩,看着她为难的样子,我接过工作,默默退掉了自己其实已经定好的票。


每当感受到别人的负面情绪,我都会很担心,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,使别人厌烦。


我特别羡慕身边那些很自信的朋友,好像他们的出厂设定,就是注定会被爱着的。而我,只有万分努力、只有听话懂事,才值得被爱一点点。


现在我也在努力给自己找一些出口,譬如给自己设定一个框架,把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情绪向外归因。


但如果可以,我真的很希望自己,从小就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,我希望能多爱自己一点点。


 02 



我小时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“别人家孩子”,听话,很乖。我爸妈很喜欢当着我的面,在别人面前夸我。


但我总觉得他们的表扬是一种绑架。


初中的时候,我晚自习前会回家吃饭,通常我妈已经吃完了,要么在打麻将,要么在客厅跟串门的邻居聊天。


一次我回去的时候,我妈在跟人聊天,给我盛了一大碗蛋炒饭。我妈特骄傲的跟邻居说:“我家孩子一定能吃完这一整碗饭。”


本来就没胃口,听着这句话,我突然恶从中来,当即放下筷子,说吃不下了,也不看我妈,径直回了学校。


一路上,我不断地告诉自己,这是在报复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道德绑架,我应当是开心的。


但实际上,我恐惧,并且感到愧疚。


我一边担心以后邻居会怎么看待我,一边心疼我妈可能会有的尴尬。


那是我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当着别人的面,反抗他们的夸奖。


很羞耻的说,我其实有些享受被他们当作骄傲在别人面前表扬的感觉,即使那个被表扬的人,根本不是真正的我。


长大以后,我有意识地想远离我爸妈,因为觉得自己被他们口中的那个听话的人绑架了,我已经不是我了。所以我报考了很远的学校,并且留在了当地。


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,以后很少再有人会夸赞你“听话”了,但是一个升级版的词出现了——“懂事”。


它意味着你识时务、识大体、从不给人添麻烦。但和“听话”一样,它也意味着你唯独不能在意自己的感受,你要阉割掉一部分的自己。


后来我恋爱中、工作中,每每被人评论“懂事”都会下意识的反抗。我觉得这是对真实的我的否定。


但可悲的是,当表演和自我阉割成为一种习惯,我总是无法摆脱“懂事”的形象。


 03 



我们家姐弟三人,我是长姐。


家里孩子太多,我父母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听话,不用他们太操心。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。


98年,我考上了本科。毕业以后,进入了邮政部门工作,稳定,有编制。我一直很听话,父母也高兴。


那个时候电脑刚刚兴起,工作也不忙,我就报了个电脑学习班。开班的老师跟我同龄,了解越多,我越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,还特别擅长处理人际关系,后来他成了我男朋友。


但是我爸妈意见很大。他们觉得这个小伙子专科毕业,还是个个体户,根本配不上我。


在我父母那代人眼中,看人也是划阶层的:


体制内>国企工人>个体户


不管能力多强,都得遵循这样的规则。


我能理解父母的立场,但是我觉得时代背景不同了,这一次,他们的经验不适用。


跟家里拉锯了很长时间,最终我父母妥协了。


从小到大都很乖,这或许是唯一一次,我不听父母的话。


结婚以后我丈夫用开电脑培训班积累的资金和人脉开始投资,又赶上了国内的房地产热潮,也在潮退前成功转型。


我辞职深造,成为了大学老师。现在我们的女儿在多伦多读高中,我申请了访问学者,交流一年,刚好陪陪孩子。我丈夫国内外来回飞,尽量多陪我们。


我妈后来有一次跟我聊天。说现在看我的生活状态,他们也承认自己判断失误。


有了孩子以后我对“听话”这个词有了更多的理解。实际上,听话并不是让人做一个任人操控的牵线木偶。


我从小教育我女儿:你要听话,但是不可以没主见。


要听话,是因为在很多事情上,父母比你更有经验,但是这些经验是否适你用现在的境况,需要你自己思考。


我觉得这才是对“听话”这个词最好的解释。


 04 




我的人生特别简单。


小学、初中、高中都读的是我们县城里最好的学校。高考成绩还不错,但爸妈希望我离家近一些,就报了省会城市的一个普通一本。


大学毕业以后,我听父母的建议,考了本地的公务员。工作不忙,当然工资也不太高。但离家近,吃喝住都在家,没什么开销。


后来,我在父母的帮衬下买房结婚,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。15年儿子出生,刚好我妈退休,就在家帮忙带孩子。


我的生活,每一步,大概都是“听爸妈话”的范本。我也算是过上了他们一直以来,都想要我过上的生活。


日子很安稳,却也一眼能看到头。


去年过年的时候,我中学时期玩得最好的朋友从北京回来了,我们一起吃了个饭,他买的单。


说起来当年他的成绩并不如我,读了个北京的三本,毕业之后却坚持留在北京发展。


他爸妈那时还找我劝他回来,我也觉得他没有什么资本能留在北京,跟一群高端人才争有限的资源。


但他坚决不妥协,说自己不奋斗一把不甘心,大不了头破血流再回来。当年我觉得他特幼稚。


但如今,看着他混的人模人样,月入小几万,30多了还充满朝气在不断奋斗。再反观自己鸡零狗碎的生活,偶尔也会想,如果我当年也去了北京……


但是再想想,这么多年按部就班的过来,一路顺风顺水,我其实已经失去了应对风险的能力。


在外人看来,我这样生活安定,妻儿圆满,已经超越了很多还在漂泊的人。他们磕得头破血流的时候,我在既定的轨道上,平安顺遂。


如果真的把我丢进大城市,我也不能过的比现在更好了。


 05 


data 北京 听话 父母 觉得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